书籍详情
评书江湖
文化评书|孙一 著
孙一 播
完结全34集 21.4万次播放
文化评书
曲艺
孙一
新作
历史
文化
人物故事
民间
评书
相声评书
民间艺术
这是一个主要聚集在北方大地的江湖,一个由评书艺人汇集而成的“评书江湖”。
¥9.98 /整本
孙一
评书表演艺术家、导演。十四岁时登台献艺受到好评,从此走上评书艺术的道路。一九九零年,四平电视台文艺部任编导。编导、主持大型综合文艺栏目。其作品主要有《飞刀又见飞刀》《二战人物史话》《民国十大军阀演义》《二战经典战役—血战莫斯科》《二战经典战役》《民国风云》等。
关注主播

编辑推荐

什么是“评书江湖”呢?

江湖在这里不是江河湖水的概念,而属道家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江湖有多重引申含义。如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等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如远离官府的民间,尤其是武林侠客们的活动范围。所以在人们的感觉中,艺人们的生活境遇,好像和武林、帮派、团伙很接近,起码是有些相像。如果说这个原因就是评书有个所谓“江湖”的话,那么起码在明清时期,这个“江湖”就已经存在了。

“最后的评书江湖”这“最后的”又怎么理解?

上面所说的“江湖”状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然面临窘境,也可能在几年十几年,也可能几十年后,这个“江湖”将不复存在,这不是危言耸听,不信您就看着。这种情况也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觉得有些伤感。

内容概述

这是一个曾经纵横中国大地、用无数张嘴托起的巨大势力,它的先辈背井离乡走街串舍,它的后人拉家带口浩浩北迁。它轰轰烈烈名扬大江南北,它风风光光遍布城市乡村。 这是一个主要聚集在北方大地的江湖,一个由评书艺人汇集而成的“评书江湖”。 “评书江湖”的形成大致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迫使艺人们相互依赖、照应,长久下来以行业特点为纽带的松散型组织逐渐形成。 “评书江湖”的规矩起源于行内自保,对内靠规矩互帮互利、对外靠规矩排除异己,江湖规矩规范着几百年里散落在各地的说书人的行为。 “评书江湖”的行话伴随于江湖始终,是行内人为交际需要创造的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以严防泄露信息,实现组织的某种目的。 

“评书江湖”的体系是以门派和辈分维系的组织系统,主要作用于保护本门派的文化成果,维护本门派的组织利益。“评书江湖”的兴衰是一个依附时代的现象,正如我们已经意识到的一样,评书江湖正在衰落,它正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担忧、一个遗憾和一个隐痛。 聆听历史声音、追随江湖足迹、了解艺人生活,当我们回眸眺望时,评书艺人们那刚刚走过的岁月已渐行渐远,迷雾中我们隐约看到的,可能就是评书江湖最后的背影。

书籍目录

嘴头笔头闲篇搭页 吸烟戒烟大话江湖
第一回 评书江湖漂移东北 苞米土豆乱象丛生
第二回 师父收徒行善升天 徒弟拜师忘恩入地
第三回 性情耿直好人好报 蹉跎岁月善始善终
第四回 谨小慎微祸从天降 大难来临人心叵测
第五回 说书唱曲用猪付账 娶媳嫁女以猪为媒
第六回 江湖场上恩恩怨怨 谁来评说是是非非
第七回 富少一夜穷困潦倒 评书一世苦尽甘来
第八回 两小无猜一说一唱 苦度残年不书不曲
第九回 隔层肚皮隔山一层 亲弟后兄亲厚两异
第十回 评书说演寻常百姓 百姓寻常说演评书
第十一回 老书旧书千年流传 新回新段啼笑皆非
孙子重光出战江湖 一元复始民族力量

主播简介

孙一:14岁时登台献艺受到好评,从此走上评书艺术的道路。1990年,四平电视台文艺部任编导。编导、主持大型综合文艺栏目。录制了电视评书《童林传》《血滴子》等古典电视评书,先后在全国70余家省、市级电视台播出。 而后又创作、录制了以关东胡匪系列人物为 题材的电视评书《蝴蝶迷》《座山雕》《许大马棒》等多部现代、传奇电视评书,在全国140多个省、市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000年,孙一先生的180集电视评书《上海滩》, 在中央电视台电视书场栏目播出后,曾使该栏目的收视率排在100多栏目中第13位,创下了该栏目收视的记录。从1990年开始至今,孙一先生创作录制了广播评书在全国300余家广播电台陆续播出,为各家广播电台创造了非常好的收听效果。

听过此书的人还听过

换一换
智取威虎山
孙一
身边的有声图书馆